2014年10月17日晚8:30分左右,电气工程系记者团的记者对电气工程系机器人创新协会总负责人林宝全老师进行了近一个小时左右的电话专访。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林宝全老师展现出他的耐心、细心和平易近人的亲和力。使整个采访就像朋友间的聊天一样令人舒服。同时林宝全老师向我们分享了很多他带队参赛的经历和4年来机器人创新团队的成长历程。
质的飞跃
2010年我们第一次参加机器人比赛,2012年成立了系机器人创新协会。经过四年的发展我们参赛项目的质、量有了较大的飞跃,从刚开始的一个项目参赛发展到现在的五大项二三十多个小项的比赛项目;从起初的我们买别人的机器,做调试、做改进,到现在的大部分机器人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自制,这一步实现了真正的创新。在全国机器人各项比赛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机器人创新团队的品牌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不仅在国内获奖无数,更是在国际上代表中国队荣获奖项。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的结果,是系领导郑主任的支持与携力推进的结果。是机器人指导团队精心组织与指导的结果,更是机器人团队学生们的是吃苦耐劳与创新的结果。
择才标准
获奖无数的机器人创新协会不免给人一种高大上的距离感,但择才标准确是很普通。第一:不读研 第二:不打酱油。林宝全老师解释:“每个人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创新实践需要大量的时间在实验室中度过,这样事必会影响考研的复习,考研就要静下心,不然最后研没考上,比赛也没弄好,不如只专注做一件事。”林老师还补充到:“我们创新实践活动是以项目来带动学习的方式,即首先确立目标做什么?其次该怎么做?使学生们在制作中出现问题的同时自己解决问题。能够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在实践中提升理论知识。对于就业方面,我们的学生面试时可以更多展示获奖作品或获奖证书,直观的展现出自己的能力,所以目前团队学生们的就业情况都不错。”对于“不打酱油”林宝全老师是这样解释的,经过系领导的努力,去年开始学院落实了参加竞赛获奖的学分奖励政策,相关的奖项可以抵扣相应学分,有些同学就是来蹭学分,平日却不做实事,这些同学我们会自动淘汰掉。”与林宝全老师的交谈中可以看出机器人创新团队不以成绩好坏来选择人才,而是以一个认真肯干的态度来选择。所以那些有着机器人梦的同学们赶快加入机器人创新团队吧!
有技术,更有感情
林宝全老师在讲带队参赛经历时,讲到几件令他很感动的事。每次荣益的取得背后更多的是艰辛与付出,时间紧、任务重是每次比赛准备的拦路虎,学生们精益求精的去做每一个机器人、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尽可能地减少赛场出错的概率,为此他们放弃了假期、放弃了休息,经常通宵达旦的泡在实验室调试。赛场上团队协作精神更是淋漓尽致,无论那个赛场上出现一点状况就会有我们的队员出现,或帮忙或助威、或鼓励或安慰。团队精神之强令其他高校刮目相看,有的同学在比赛中失利了,没有取上名次,就会有学生们主动找林宝全老师,想把自己有名次的奖状上名字替换成比赛失利同学的名字。按正常的规定这当然是不被允许的,但有这样一份心意就已经体现出超强的团队精神,这事也令林宝全老师动容。把个人的私利已经放到团队的后面。这些优良品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采访最后林宝全老师向我们发出诚恳的邀请!那些富有热情,梦想的孩子们快加入机器人创新团队吧!
(图为:正在与学生讨论方案的林宝全老师)
(图为:检测旅游机器人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