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背债买“苹果”
3月18日,多家媒体报道说,武汉2万余大学生背债买“苹果”,还贷的钱都是从牙缝中抠出来的,百人逾期未还款可能留下信用污点。
所谓“苹果”,无非就是高价电子产品的代言。没有工作收入的大学生不惜背债买“苹果”,难免有人会对这种盲目消费深感担忧。不过话说回来,作为一个成年人,大学生对自己的消费和理财,难道不具有完全的判断和负责能力吗?当然,大部分大学生可能还是简单的学子,生活费和学费还要仰仗父母,其消费应该量力而行,特别是不应无谓增加其父母的负担。可这并不代表大学生就不能够自主决定要买什么和如何去实现消费需求。
大学生背债买苹果、智能手机,迅速被架在道德旗帜下,不少批评者立马称大学生这样的选择方式是不合理的,似乎还成为一件“十恶不赦”的事情。可是,须知,有2万多名大学生办理了担保服务,只有100名违约,换言之,大多数学生还是量力而行的,这是学生理性的一种体现。
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确应走出校园,走出象牙塔,可以说,背债买苹果,就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据记者调查得知,大多数学生背债了是不会跟家里说的,要么自己省钱要么去赚钱,无论是哪一种方式来还债,都是学生对社会的一种体验。这样与社会切合的形式,能更早地树立起学生们正确的经济价值观,无疑是利大于弊的。
回想一下,哪个人没有过这种经历呢?为了心仪的自行车、手表,省吃俭用从牙缝里节约下钱来,达成自己的目标。如果大学生没有一种潇洒后必须更多付出的觉悟,那么沉沦于“月光”乃至入不敷出的人群中又将加入一批生力军。好在买“苹果”终究还不算什么天大的债务,一个大学生的未来是背得起的。这些大学生的父母如果能坚持原则,让儿女们自偿其债,何尝不是一种教训。从学校里就上好这一堂课,加强对各种消费诱惑的抵抗力,学会精打细算与量力而行,大学生适当“背债”可以接受,总比工作以后才来上这门课好得多。
当然,值得重申的是,商家不应唯利是图,不该一味的花言巧语吸引学生们贷款购物,同时不该忘记有一份社会责任需要自己承担,应该经常提醒大学生使用分期付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偿还能力,一定要量力而行,才不至于陷入“道德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