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电气工程系赓续红色薪火·电亮乡村振兴实践团队深入中国小吃之乡——福建沙县开展实践活动。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实地调研当地渔光互补项目,探访沙县小吃产业升级密码,用实际行动搭建起融合红色基因与绿色发展的青春实践平台,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智慧。
绿色能源赋能生态乡村
实践队奔赴沙县富口镇,深入“渔业+光伏”综合示范基地,“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高效生态发展模式,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与清洁能源发展双赢,展现出科技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无限潜力。现如今,农村电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实践队员也认识到电气科技创新正在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纷纷表示,未来将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为电气行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让电气科技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随后,实践队前往国家能源集团富口光伏电站。国家能源集团富口光伏电站作为当地重要的新能源项目,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实践队了解了电站的基本情况,包括电站的建设规模、装机容量、年发电量以及在节能减排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实践队员不仅近距离接触了大型光伏电站的运营管理,深入了解了光伏发电的全过程,还感受到了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科技擦亮小吃“金名片”
拓宽实践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实践队走进沙县小吃科技馆与民俗馆,在科技与传统的交融中,深刻领略地方特色文化的独特魅力。队员们通过互动式多媒体展示、沉浸式体验等方式,系统探究沙县小吃背后的文化传承与现代化转型路径,并重点调研智能电气设备如何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及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沙县小吃的成功,源于其顺应时代趋势,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在与场馆技术人员的深入交流中,实践队员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文化传承的崭新方式。数字技术为传统小吃插上腾飞之翼,让沙县故事以更生动、更国际化的方式走向世界。
(电气工程系 图/丁梁晟 文/丁梁晟 一审/吴思墉 二审/陈雅玲 三审/陈智伟)